本文摘要:這篇藝術類核心期刊投稿發表了可汗學院微課程,通過三個層次的遞進層次類比,分析了網絡教學模式與典型食品模式的差異,藝術史和理科的教學模式對比,論文經由英文版官網對可汗學院藝術史的內容進行了研究,為我國藝術類微視頻教學模式的選擇提供參考。
這篇藝術類核心期刊投稿發表了可汗學院微課程,通過三個層次的遞進層次類比,分析了網絡教學模式與典型食品模式的差異,藝術史和理科的教學模式對比,論文經由英文版官網對可汗學院藝術史的內容進行了研究,為我國藝術類微視頻教學模式的選擇提供參考。
關鍵詞:藝術類核心期刊投稿,可汗學院,教學微視頻,教學模式
微課程是一種獨立的、集中主題的微型學習資源。它的表現形式以微視頻為主體,也可以包含文本以及音頻資料。以微視頻為核心內容的微課程,是近年來開放教育資源的主流趨勢。但是因為藝術類課程的特殊性,常規的微課程授課模式效果并不理想。如何為藝術學科設計有效的微課程,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珊箤W院是全球受眾面廣、影響力大的教育性非營利組織,是以觀看在線視頻課程(Watch)、做練習(Practice)為核心功能的虛擬學校。本文將以此為鑒展開分析探討?珊箤W院的官網首頁用明顯的文字標識:Youcanlearnanything.Forfree.Foreveryone.Forever.點明了公益性和通識性的主題。在主頁能看到數學、科學與工程、計算機知識、藝術史與人文、經濟學和金融學這幾項大的學科分類。
1國內常見網絡教學視頻模式與可汗學院典型視頻模式對比
從視頻表現形式來看,國內的在線課程視頻大多采用教師真人出鏡的形式,在室內攝影棚錄制完成,通常是委托專門的攝制團隊拍攝及后期制作,錄制方會在后期制作時,摳出人像,另加入PPT、圖片及小動畫演示,視頻時長多為20~30分鐘,伴隨講課人的解說,視頻中同步出現字幕來強化重點。例如,上海第二工業大學的“建筑與室內設計史”課程,引進了超星爾雅在線課程資源,雖然講解人本身學識淵博,講述時娓娓道來,但是視頻中較少出現配圖和動態視頻資料,加之學生自身知識儲備有限,講解人在提到某個話題時,學生難以產生相應的視覺印象,所以較少產生共鳴。這類講述型,以聽覺刺激為主的視頻制作模式,屏幕中長期出現單一的講解人頭像的畫面,藝術類學生觀看興趣不高。
由于00后學生受從小接觸的信息方式的浸染,他們除了更樂意接受動態化的圖像信息,還習慣于接受碎片化信息。所以從時長來看,可汗學院常用的10分鐘左右的簡短精悍的視頻內容更易被當代學生接受?珊箤W院典型的視頻模式:教師是隱形的,不出現在鏡頭中。視頻的主要形式是伴隨著清晰的中等語速的旁白,一只手用各色的畫筆在電子黑板上寫、畫,若干有助于學生理解的圖片、小視頻也會放在電子黑板上。素材資源的篩選是可汗微視頻的亮點。視頻中涉及的素材緊密圍繞教學內容,旨在加深學生對只是的理解。從學生的反饋來看,學生普遍認為教師不出鏡的方式,更讓人感覺平等且被服務。
2可汗學院藝術史與可汗學院理科的教學模式對比
人文藝術類教學視頻的時長通常會超過理科,因為藝術類課程不像理科那樣可以單刀直入地劃分知識點,理工科的知識點集中且明確,而人文藝術類的科目需要一定的背景知識鋪墊,其知識點通常相互關聯,不易明確切分。因此,需要將藝術類的知識按一定次序進行分解,用一組微視頻串聯起某項知識?珊箤W院的藝術史以時間和地域為分類線索,分成了15個大類,其中又細分為若干類目,再進一步細分為若干章節,每個章節根據需要,由若干微視頻、講義組成,極少出現試題。微視頻的時長被控制在10分鐘以內,與其他學科的視頻長度相差無幾。同樣是可汗學院的教學課程,讓我們對比一下藝術史的教學模式與理科內容的教學模式。
理科的教學內容中,短視頻占了絕大多數,試題占少數,幾乎沒有文字講義;而藝術史的視頻與文字講義幾乎各占一半,并以交替進行的方式排列。筆者認為這一方面與藝術類視頻的制作難度有較大的關系,一方面也是出于基本背景介紹的需要。理科的內容除了在每個章節內部都有測試題,在頁面醒目位置也都設有Practiceforyournexttest的鏈接,方便學生自測后進入下個章節的學習,題型有選擇題和填空題。但是,藝術類的頁面中有此鏈接的比例很小,而且即使有,所提供的測試題數量也明顯少很多,一般采用選擇題。
3可汗學院藝術史視頻的來源及相應的特色
理科教學微視頻均為可汗學院獨立制作,絕大部分是由可汗本人錄制。而藝術史并非可汗學院的強項,所以他們采用了適當的拿來主義。藝術史的視頻內容有一些是來自TED-ED(以數量眾多的演講視頻著稱的TED所舉辦的教育頻道)。大部分微視頻來自于可汗學院的“smarthistory”(一個小型的非營利組織,總部設在紐約,在世界各地有數百萬的學習者,研究藝術和文化遺產),由Dr.StevenZucker,Dr.BethHarris兩位博士主講,他們此前是可汗學院的藝術和歷史系主任,與世界諸多知名博物館合作。
基于此背景,smarthistory的視頻多是在博物館實地講解錄制的;蛞騼晌徊┦坎⒎羌兠佬g專業出身,他們通常不是從藝術家或者藝術作品的風格入手,而是從作品的表象描述,引申出當時的社會背景、宗教、材料、技術等考古方面的知識,涉及面較廣泛,且全部采用雙人旁白,以一問一答的形式,語速較慢,觀眾似乎身臨其境在博物館向研究員討教,親切自然。筆者認為可汗學院藝術史欄目中形式最有特色的短視頻來自美國猶他州高等教育系統的南希•羅斯博士錄制的系列視頻。
《藝術1010》包含8個視頻,平均時長7分鐘。這一系列視頻簡短精悍,不是采用平鋪直敘的方式,而是將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引入其中,采用了當代人喜聞樂見的手繪漫畫的形式!端囆g1010》運用了類似可汗學院典型視頻的手法,伴隨旁白,一只手不斷用線描方式,手繪出漫畫人物建筑物等造型(局部著色、加陰影),并適當結合小動畫,頗具幽默感。
例如,在“文藝復興”的視頻中,從觀眾熟知的動畫形象“忍者神龜”的線描形象,引出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以及他們的著作和發明。米開朗琪羅創作壁畫的場景及丟勒的繪畫作品,均采用快速手繪的形式,僅在片尾出現原作圖片。此外,旁白富有激情及鼓動性,語速很快,與一般理科視頻平靜的旁白大相徑庭。講演者本身具有深厚的造型功底與漫畫技巧,內容的設計富有創意,充滿藝術性與趣味性,節奏推進快,信息量特別大。讓人一邊感嘆其腦洞大開的同時,又折服于其收放自如。由于全片采用手繪線描的形式,繪畫風格統一,易于辨識,讓觀眾有代入感,跟得上講解者快節奏的講解進程。上述來源的視頻,分布于整體的課程中,但也有規律可循。每個小章節的視頻幾乎來源相同,這也保障了教學模式相對的統一性。若上海第二工業大學建筑史的在線課程引進也能找到設計制作精良又易被學生接受的精品視頻資源,將大大提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梁樂明.微課程設計模式研究——基于國內外微課程的對比分析[J].開放教育研究,2013,19(01).
[2]王覓.面向碎片化學習時代微視頻課程的內容設計[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3.
作者:沈婭 單位: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推薦閱讀:《藝術界》(雙月刊)創刊于1988年,由安徽省文化藝術界聯合會主辦,是一本綜合性藝術刊物。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keysida.com.cn/wslw/14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