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這篇協同創新類論文發表了獨立學院政校行園企協的協同創新研究,論文分析了獨立學院政校行園企主體要素,以煙臺大學文經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為例,通過共同的協同目標可為實現政校行園企協同創新奠定基礎。利用協同育人平臺、開放協同創新機制等方法提升人才
這篇協同創新類論文發表了獨立學院政校行園企協的協同創新研究,論文分析了獨立學院政校行園企主體要素,以煙臺大學文經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為例,通過共同的協同目標可為實現政校行園企協同創新奠定基礎。利用協同育人平臺、開放協同創新機制等方法提升人才培養水平。
關鍵詞:協同創新類論文,政校行園企,協同創新,獨立學院
2012年,教育部發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并明確指出開放、集成等模式構建的重要性。獨立學院人才培養協同創新就是要求高校與其他主體協作、配合、補充,政校行園企合作機制即為高校與政府、行業協會、園區、企業進行合作,探索人才培養的路徑。筆者主要針對協同創新機制構建進行探究,通過目標協同、組織協同、制度協同促進協同創新要素的發展,并通過構建協同育人平臺、明確協同目標定位、為其提供制度支撐,完善協同創新機制,促進人才培養專業性發展。
一、獨立學院政校行園企主體要素作用
獨立學院政校行園企“協同育人”是符合高校教育自身發展規律的育人模式,其特點是在政府、學校、行業、企業之間建立協同機制,堅持政府主導、市場運作、多方投入,在政府引導下有效配置各方資源,合理構架各方利益,切實為區域經濟轉型升級培養所需的技術技能型人才。第一,其與政府是互助互惠的關系,結合政府政策構建公共服務平臺,為人才培養提供保障。第二,行業協會與高校的關系基于人才培養體系之上,二者之間互相補充,行業協會也為高校人才培養提供更多實踐環境。第三,行業協會與園區構建協同目標,對人才培養加以組織與創新,為人才培養提供保障。另外,政府、園區、學校三者之間也緊密相關,只有結合政府發布的人才培養政策,了解園區人才需求,才能準確構建人才培養目標,培養體系才能更具針對性。
二、獨立學院政校行園企協同創新要素分析
(一)目標協同
政校行園企具有多個利益主體,結合利益需求考慮,可知不同主題具有不同的育人價值訴求,也因此體現出不同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然而,高校則希望學生能通過政校行園企協同創新而走向社會,滿足社會需求,提升人才培養水平。政府希望協同創新促進經濟發展,實現教育與經濟的有機融合。園區則希望發展自身知名度,促進自身與學校間的合作,為學校人才培養模式提供保障。但具體來看,最終目標都是促進人才培養持續發展,共同的協同目標可為實現政校行園企協同創新奠定基礎。
(二)組織協同
高校人才培養目標需與職業需求相結合,將教學過程與職業相融,并開放教學資源,使人才培養過程更具專業性,高校與企業能有機結合。但由于高校本身不具備實踐性、開放性等特點,需要重構組織,使政校行園企協同創新具有同一平臺。即使政校行園企協同創新的各主體利益不同、結構有異、地域分散,也能保證協同創新的成效。
(三)制度協同
政校行園企協同創新除了進行主體、目標的協同,還需構建與其相關的政策,實現管理機制的協同創新。對各主體的責任、職能、投入等進行界定,保持利益與責任的平衡,并利用制度、政策等引導各主體的行為,真正保護各主體利益,從而調動政府、高校、行業協會、園區以及企業的創新熱情,激發協同創新的動力。因此,政校行園企協同創新需要具有新的體制與政策將各組織相結合,形成創新性管理制度,這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獨立學院政校行園企協同創新的機制——以煙臺大學文經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為例
(一)協同創新組織機制
1.構建協同育人平臺。構建協同育人平臺是協同創新組織機制的基礎,可構建政校行園企協同創新育人平臺、實習創業實踐教學平臺,以及校企合作、產教結合平臺。其中政校行園企協同創新育人平臺可充分發揮職業與教學的作用,并積極強化高校的教學力量,促進協同機制的創新。同時,將校企合作的保障機制作為建設重點,共建管理咨詢平臺,從而完善人才培養評價體系,提升辦學質量。
而實踐教學平臺則將實習、實踐、就業、創業相結合,構建“四維一體”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實踐基地,促進學生了解政府、企業、行業協會等內部機制。最后,校企合作平臺,可實現產業與專業的接壤,促進高校與企業的合作。2.組織開放協同創新機制。開放協同創新機制可為創新過程提供保障,筆者所在學?稍跒椴糠窒雱摌I的大學生在校內提供了創業的場所(大學生創業園)和優惠條件的基礎上,制定聯盟服務章程,實施細則,共建管理辦法,促進校企合作與實踐基地的建設。同時,校企結合負責人還需對基地建設進行監督與指導,使管理體系逐漸明晰,組織責任井然有序。
(二)協同創新保障機制
1.明確目標定位。明確目標定位需要考慮兩個方面,一是高校的辦學條件,二是就業需求。公共事業管理專業隸屬于煙臺大學文經學院,部分教師已經是雙師型教師,企業家進課堂也在實踐中。學院陸續與一些企業聯系進行校企合作,在校外已建立多個實習基地。同時,學院把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因此,在確立目標時需要結合社會現實,確立具有地方性、特色性協同目標。同時還需注意高校的持續發展需求,將目標確立于煙臺地區,可為其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此外,煙臺大學作為地方高校,還需在原有條件的基礎上,要求單位、政府、家長等參與協同目標的確定,滿足學生個體需求,保障目標的確立相對穩定,具有準確性與合理性。
2.提供制度支撐。煙臺大學文經學院已然確立以勝任力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方案,但同時還需提升辦學自主權,實行學分制度,并引入協同創新主體,為高校人才培養帶來生機與活力。在辦學模式實踐過程中,高校辦學自主權具有重要性,因此,需要完善高等教育立法,對辦學范圍、內容等做出清晰界定,同時對其實施監督管理等限制規定,確保高校辦學自主權得到拓展。加之學分制度對各協同主體間的關系具有一定的影響,需要構建統一學分標準,還有就是協同創新主體的引入,對政府管理方式的改變具有重大的意義。在政府的監管下,行業、企業和學校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簽署“協同育人”協議,保證各方的合法權益。
(三)協同創新管理機制
構建協同創新管理機制可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健全協同創新平臺管理機制,二是構建制度激勵機制。
第一,需改革協同管理機制,完善人才培養創新機制?赏ㄟ^與各政府、單位領導進行合作,構成專業管理委員會,利用“以人為本”的管理機制,確保人才培養協同創新機制的運行。同時還需結合高校內部培養目標,對人才培養加以管理。例如筆者所在學校把人才培養目標定位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則需加強實踐課程設置,配置應用型教學資源,調整課程體系。
第二,建立監控體系,利用高質量的運行促進人才培養協同機制價值樹立。此外,利用激勵機制可公正、公平地對高校協同創新進行激勵。結合教師與學生的根本利益,協調學校、企業、行業協會、園區、政府之間的關系。因此,高校要確立考核目標,完善獎懲制度,激發人們的工作、學習熱情。煙臺大學文經學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構建政校行園企協同創新機制,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持續發展也具有現實意義。因此,該校可在原有條件的基礎上,構建協同育人平臺、組織開放協同創新機制,完善組織機制,并利用明確目標定位、提供制度支撐等方法完善協同創新保障機制,最終結合管理機制,為協同創新奠定基礎,培養專業化人才。
參考文獻:
[1]賀定修,涂用軍,黃玲青.高職教育政校行企協同創新的實現路徑探析[J].湖南社會科學,2014(6).
[2]李一,周彥兵.“政校行企”多元協同共育創新創業人才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江蘇教育研究,2015(4).
[3]蔣鍵,李欣.協同創新視域下高職工商企業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路徑研究[J].文化教育,2016(1)
作者:由玉坤 郭雅囡
推薦閱讀:《系統管理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92年,是由上海交通大學主辦的綜合性學術期刊、管理科學重要期刊。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keysida.com.cn/wslw/14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