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m id="flnxx"><th id="flnxx"><th id="flnxx"></th></th></form>

<noframes id="flnxx"><address id="flnxx"><nobr id="flnxx"></nobr></address>

      <address id="flnxx"><address id="flnxx"><nobr id="flnxx"></nobr></address></address>

      <address id="flnxx"></address>

      <address id="flnxx"></address>

      <form id="flnxx"></form>

      國內或國外 期刊或論文

      您當前的位置:發表學術論文網醫學論文》 風險評估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效果> 正文

      風險評估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效果

      所屬分類:醫學論文 閱讀次 時間:2020-12-03 10:12

      本文摘要:摘要:目的 對風險評估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2018年12月醫院將風險評估應用于醫院感染管理中,以風險管理知識作為指導,有效分析醫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風險,爭取最大程度上為醫療安全提供保障。結果實施風險評估管理后,各科室患者泌尿

        摘要:目的 對風險評估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方法 2018年12月醫院將風險評估應用于醫院感染管理中,以風險管理知識作為指導,有效分析醫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風險,爭取最大程度上為醫療安全提供保障。結果實施風險評估管理后,各科室患者泌尿道感染、外科傷口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敗血癥、皮膚感染發生率均低于管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風險評估應用到醫院感染管理中,可有效完善相關風險管理制度,降低院內感染發生率,提升醫療質量,從而提高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和依從性。

        關鍵詞:風險評估;醫院感染管理;應用效果

      吉林醫學

        引言

        關于醫院風險管理措施,主要指對已經發生或是可能發生的風險加以辨別、解決及判斷等,以此來盡量避免發生風險感染情況,降低不必要的損失和損害。針對醫院感染,主要指病人在醫院治療過程中出現感染情況,這就導致其住院時間延長,加重其經濟負擔,并在極大程度上影響病人的生命安全與治療效果,嚴重情況下損害到醫院的聲譽。基于此,醫院必須高度醫院感染管理工作,不斷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擇醫院19個科室(包括呼吸內科、消化內科、心內科、腎內科、內分泌科、神經內科、兒科、感染科、胃腸外科、甲狀腺乳腺外科、骨科、神經外科、肝膽外科、泌尿外科、燒傷科、婦科、產科、血液透析室、重癥監護室)病房患者為本次研究對象。

        1.2方法

        醫院從2018年12月起對19個臨床科室實施風險評估管理,觀察周期為3個月。風險評估管理具體辦法:

        (一)管理標準化,在醫院感染管理過程中,必須進一步調整與完善管理體系和制度,確保該制度和體系中能夠將我國有關法律法規落實到位。同時,醫院應定期組織各科室醫務人員開展相關培訓和教育,使之能夠更加充分的掌握具體工作中的各項操作方式和流程,還應強化醫院感染管理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管理工作,確保醫院感染管理制度能夠真正落實到位,再以往的管理經驗來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工作計劃。

        (二)重視開展全員專業培訓。(1)堅持全員培訓、系統培訓,把感染預防、專業技能做到人人知曉、熟練應用。(2)加強無菌操作技術、消毒隔離制度、醫療用具、醫療廢棄物等管理專業培訓,做好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管理。(3)重點做好呼吸機相關肺炎、中央靜脈插管相關血流感染、導尿管相關尿路感染、手續部位感染、新生兒病房和新生兒重癥監護室、血液透析中心(室)和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防控等項目專業培訓。

        (三)重點檢查科室。根據發生醫院感染的風險程度,將血透室、新生兒科、手術室、口腔科、ICU、門診注射以及供應室設定為重點檢查科室,通過對各個科室的特點來對科室位置布局以及科室工作的流程進行全面的規劃和設計,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講醫院中清潔區和污染區進行明確的劃分,最大程度上降低由于物品交叉、人員流動引發的醫院感染。在此基礎上,管理人員還需要對消毒滅菌的工作質量進行嚴格的檢測,尤其是在ICU、新生兒科等院內感染風險較高的科室中,只有落實監督和監測方法,才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感染問題的發生。

        (四)病房管理,醫院必須充分認識到只有做好病房環境的管理工作,才能夠更加有效地降低醫院感染問題的出現,進一步提升醫院感染管理的水平;诖,醫院必須確保病房的干凈、整潔及衛生,做好相應的消毒工作,對病房進行適當的通風換氣,合理地調節病房內的溫濕度,還需定期為病人更換床單被套,若在此期間出現了污染情況,必須馬上處理污染物,進而降低感染風險。此外,針對出院病人和所接收的轉院病人,必須充分落實消毒工作,特別是多重耐藥菌感染病人,必須對其物品進行有效地消毒。

        1.3觀察指標

        實施風險評估管理后,統計各科室患者泌尿道感染、外科傷口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敗血癥、皮膚感染發生率,并與實施風險評估管理前3個月相關數據進行對比。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進行多因素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實施風險評估管理后,各科室患者泌尿道感染、外科傷口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敗血癥、皮膚感染發生率均低于管理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討論

        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醫院感染的預防與控制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大量介入性診斷、治療技術普遍應用于臨床,放療、化療以及抗生素廣泛應用,使得醫院感染的傳播,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頻發、變遷和難治的多重耐藥菌引起的醫院感染。由于以上種種原因,不斷出現醫院感染,對醫療安全構成嚴重威脅,嚴重地影響到醫療護理質量,進而影響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同時影響到醫院的聲譽,加大了醫院感染控制與管理的難度。醫院感染主要是指住院患者在醫院內獲得性感染。

        醫院感染的來源:①無明確潛伏期的感染,在入院48h后,發生的感染為醫院感染;有明確的的潛伏期的感染,從入院時超過平均潛伏期后發生的感染為醫院感染;②該次的感染直接與上次住院有關。③在原有的感染基礎上出現其他部位新的感染或者在原有感染已知病原體基礎上又分離出新的病原體的感染。④新生兒在分娩過程中和產后獲得的感染。⑤由于診療措施激活的潛在性感染。⑥醫務人員在醫院工作期間獲得的感染。

        在日常治療和護理過程中,病房感染一直是醫院感染中發生率最高的,通過應用風險評估,可以將其主要原因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俨》康娜藛T流動量處于較大的狀態,同時由于病房流通性較差,導致感染發生幾率大幅度提升。除此之外,工作人員對于病房清潔和消毒的重視度不足,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感染發生的可能。

       、谠诓》恐,患者會接觸到大量常用物品,無論是衣物、床單被罩,還是手機、鑰匙,都會攜帶各種各樣的細菌,這使得患者出現感染的幾率一直難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刍颊邔τ诳股卣J識不足,對于疾病的了解也不夠清晰,這使得很多患者會自行服用其他抗生素,最終導致細菌感染。為了更好的避免上述問題,我院在應用風險評估開展醫院感染管理的過程中,對醫院感染管理制度進行了充分的調整和優化,同時通過定期培訓和落實監督的方式,將各種管理制度很好的落實在了日常工作之中,因此對醫院感染管理質量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在本次研究的過程中,通過對應用風險評估開展醫院感染管理之前和應用風險評估開展醫院感染管理之后管理質量進行對比發現,通過在醫院感染管理中應用風險評估,可以從醫院年感染率、手衛生合格率、培訓合格率、職業暴露發生率、微生物檢測合格率以及一次性用品重復使用率等方面大幅度提升醫院感染管理的質量(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

        醫學論文投稿期刊:《吉林醫學》是由吉林省衛生廳主管,吉林省醫院主辦,吉林省醫學會承辦的綜合性醫學學術期刊。CN:22—1115/R,ISSN:1004-0412,郵發代號 12—41 ,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等權威數據庫收錄。向全國各級醫務工作者提供服務。2010年起改為旬刊。

        綜上所述,在管理人員進行醫院感染管理工作時,通過在管理中應用風險評估,可以更好的幫助管理人員了解到感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了解感染發生的各種危險因素,進而針對性的對管理制度進行調整。通過這樣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的降低醫院感染的發生幾率,更好的保障患者的醫療安全,值得大力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譚莉,譚昆,熊薇,等.風險評估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18).

        [2]徐艷,楊懷,牟霞,等.醫院感染風險管理方法的實施與運用[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7,27(12):2824-2826.

        [3]衡瑞蕊.護理風險管理對控制醫院感染效果的作用[J].吉林醫學,2015,36(7).

        作者:喻玲麗,齊敏克,古麗米熱 ·阿爾肯,王鵬

      轉載請注明來自發表學術論文網:http://www.keysida.com.cn/yxlw/25049.html

      三级三级三级全黄